昌宁:擦亮“中国甜笋之乡”名片,实现“竹林美、竹业兴、竹农富”目标
本报记者 杨 健
自昌宁县被授予“中国甜笋之乡”称号以来,该县紧紧依托丰富的竹资源,围绕“千亩种苗、万亩种植、万元增收”目标,致力于擦亮这一名片,全力实现“竹林美、竹业兴、竹农富”的产业发展目标。
育好竹,建设良种智库
在昌宁县勐统镇的甜龙竹育苗基地里,育苗户们正在辛勤忙碌。李素钧,甜龙竹育苗大户,正带领工人装车。“这批竹苗是怒江州的客户采购的,一次性采购了2万余株。”李素钧介绍道,“我们的甜龙竹苗成活率高、发笋快、产量高,很受市场欢迎,种苗供不应求。”为了保障种苗的质量和数量供应,李素钧从3月初就开始育苗,目前已经育苗50万余株,预计全年育苗能达60万株以上。
昌宁县气候温热,雨量充沛,适宜甜龙竹生长。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丛生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南林业大学竹类研究团队的支持下,经过30年基础积累、10余年集中攻关,选育出了甜龙竹国家级良种“云甜1号”,并正式颁发《林木良种证》。依托专家院士技术力量,昌宁挂牌成立了多个产业基地、科研站(所),为竹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种好竹,建强“绿色银行”
昌宁县十分重视科学新植竹林基地的建设布局,采取“公司+基地+科技+农户+市场”模式,依托种苗在昌宁的优势,打破过去碎片化、零星化、低效化种植的困境,选定重点乡镇、重点村(社区)集中、连片、集约示范种植。云南生机湾农业有限公司在勐统镇建成优质甜笋竹高效培育示范基地1000余亩,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实现“一地多收”。勐统镇甜龙竹种植面积1.2万亩,每年可产鲜笋2800吨。每到甜笋上市的季节,周边群众和游客都会到勐统吃一顿甜笋宴,带动了半天旅游经济和周末旅游经济。
用好竹,培育富民产业
昌宁县不断深化竹子与历史、文化和民俗的融合,打造了一批富有竹文化底蕴的特色旅游目的地。竹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当地群众提供了8000多人次的务工岗位,实现劳务收入 100多万元。字春文是勐统镇勐统村望朗寨村民小组的居民,因家有老人需要照顾,不能外出打工。他在附近的竹产业公司工作,一天能赚150元,一年能收入4万多元,对现状很满意。
昌宁县正积极申报“昌宁甜笋”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持续提升“昌宁甜笋”市场影响力、竞争力,逐步实现“种质在昌宁、种植在全省、市场在全国”的目标。在“两山”理念的引领下,竹产业已成为广大山区群众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带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