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哥知识网

王泠一:何以雁门关

五十年前,我在上海的小学课堂里,首次听闻雁门关、八达岭和山海关之名,那时我就知道,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儿时从图片简介中,我就觉得雁门关更为险峻,是不可或缺的防御要隘。为何选址会如此恰到好处?母亲,一位中学老师,曾简洁地告诉我:“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后来,地理老师的讲解使我明白,选址者是秦始皇。

在复旦大学历史专业就读时,我对雁门关的选址智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直到1997年成为大同女婿后,我第一次在雁北地区实地行走,夫人的家人为我讲述的文化自豪和地理优势,让我更加了解雁门关背后的多民族融合历史传承。

大同盆地,历史上多数时期都是耕牧交织,防御上并无绝对优势。战国时,这里属于“代地”,经过“胡服骑射”后的赵国骑兵正是依托大同盆地,与草原上的匈奴骑兵交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大同附近设置了行政机构,并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出塞,北击匈奴,并收回河南之地,即现在的河套地区。此后,为了对抗草原部落的侵袭,中原历代王朝均不惜重兵,不断整修长城,以完善北方防线。

最近,我的忘年交、上海天山中学初一的管裕淇同学也对此历史地理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雁门关几乎可以见证华夏的历史。他所收集的雁门关志、山西边塞史、河南古代史等历史资料,都证明了秦始皇选址雁门关的战略智慧。他认为,古代中原王朝在农牧分界线上共设置了三个战略防御支点,分别是幽州、大同与河套,其中幽州亦即以今之北京为核心的区域,依托燕山山脉作为阻击屏障;河套就是蒙恬收复的要地,凭依横亘东西的阴山山脉;而大同盆地介于两者之间,但它是三个支点中缺少地理防护的一个。

历史地理学家公认:河套的贡献,即黄河在最靠北的部分形成两处弯曲,使得河水在这里明显放缓;这片处在大西北的地区,自然不用担心农耕和水源的问题。东西走向的阴山山脉,为河套提供天然防护的同时,其与鄂尔多斯高原之间的宽阔谷地也能够产出足够的粮食以供大军食用。相比之下,大同的防御优势显然不如幽州和河套。大同多数情况下要直面游牧骑兵的攻击,秦始皇开启的中原王朝往往在大同以南设置第二道保险,也就是雁门关。

实地考察,就可以发现雁门关和别的关口有个明显的区别:这里地势险要,位置又十分关键。雁门关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雁门山群峰挺拔,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天堑。而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是此地最为恰当的写照。唐代边塞诗人李贺的名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更是让这里广为人知。历史学家统计:从古至今有近一百五十次大小战役围绕着雁门关发生,目睹了朝代更迭和民族的融合。其中古代最有名的故事就是杨家将守边关,成为后来评书、京剧、连环画等艺术创作的爱国主旋律。

岁月悠悠,“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但雁门关依然“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雁门关,从长城第一雄关成为当仁不让的山西旅游名胜首选,在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更是得以体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已获授权使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02775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ongkezn.com/post/1227.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 禹振景
    2024年12月03日 01:49:09
    历史是由普通人编织的故事,王泠一便是这个故事的重要叙述者,在雁门关背后发生的事故里刻画了一位才女兼历史的诠释者的鲜明形象。。
x

注册

已经有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