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冉静,是安福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一名文明实践员。在从事文明实践工作中,我最为深刻且充满挑战的工作便是政策理论宣讲。理论宣讲是文明实践工作的核心任务,这不仅要求我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考验着我如何将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在理论宣讲的道路上,我从最初的迷茫到后来的得心应手,从一个门外汉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宣讲者,每一步都在实践中感动,在感动中前行。
在宣讲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单纯的理论陈述往往难以引起基层群众的共鸣。于是,我开始尝试将政策理论与群众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寻找那些能够触动他们内心的真实案例。比如,在宣讲移风易俗时,我选择从彩礼的年代变化切入;在宣讲乡村振兴战略时,我不再仅仅局限于政策的文字表述,而是深入挖掘乡村发展的真实故事,讲述那些通过政策扶持实现蜕变的小村庄和村民们的生活变化。这种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宣讲方式,不仅让政策理论变得有血有肉,也让群众在故事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更是理论宣讲能否成功的关键。面对不同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的群众,我深知自己必须成为理论与群众之间的“翻译官”。我不断学习如何用更加简洁明了的语言去阐述复杂的政策理论,力求做到“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在宣讲过程中,我注重运用群众熟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让每一个听众都能听懂、记住并有所感悟。这种语言上的“接地气”,让我离群众更近了,也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论宣讲不是枯燥无味的照本宣科,要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真实的故事、传递知识,去点燃群众心中的希望之火。
在理论宣讲的过程中,我始终坚信,情感的传递是不可或缺的。我鼓励群众提问,无论是政策的细节,还是对未来的困惑,我都耐心倾听,真诚回应。这种开放式的交流,不仅解答了群众的疑惑,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正是这种真诚互动,让理论宣讲不再是一种单向的灌输,而是一种双向的沟通和交流。
在实践中磨砺,在反思中前行。未来,我将继续坚守在基层一线,用更加贴近群众的方式宣讲政策理论,用更加生动的故事和真诚的情感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
吉安市安福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安福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位于县城最中心、最繁华、人气最旺的中山场公园。中心共四层,总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设置了理论学习室、理论宣讲室、文化展示馆、演练室、协会活动室等功能室,室外设有文明实践广场、移风易俗展示长廊、新婚育基地、体育健身服务点等。中心秉持“阵地集成化 服务最大化”的建设理念,将这里打造成了集理论宣讲、市民教育、文娱活动、艺术辅导、公益讲座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文明实践活动综合平台,成为全县文明实践的主阵地和中心枢纽。